0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题西林壁》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02、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哲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03、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苏麟《断句》
靠近水边的楼台,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好,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哲理】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
0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哲理】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
05、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唐·杜甫《前出塞》
射人先要射骑的战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哲理】说明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主要矛盾。
0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哲理】比喻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欣赏到绝美的风光
07、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哲理】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08、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
【哲理】比喻新生事物顽强、有生命力,不可扑灭。
0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哲理】比喻在遇到困难一种办法不行时,可以用另一种办法去解决,通过探索去发现答案。
1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要透彻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哲理】这句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1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哲理】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需要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
12、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哲理】真正的安静不在于外部环境的喧闹或宁静,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内心的安宁。
13、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哲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指迅象下结论。
14、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唐·杜荀鹤《小松》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耸入云了,人们才说它高。
【哲理】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
15、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 《雪梅》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哲理】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16、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李世民《赐萧瑀》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
【哲理】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
17、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黄櫱禅师《上堂开示颂》
如果不经历冬天那刺骨严寒,梅花怎会有扑鼻的芳香。
【哲理】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克服困难、经受住挫折和考验,立志成就事业。
18、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哲理】艰苦奋斗必得善果,骄奢淫逸必遭祸端。
19、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稼说送张琥》
广泛地阅览而简要地吸取,丰富地积累而精当地表达。
【哲理】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20、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沈沦。
——唐·杜荀鹤《泾溪》
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哲理】安危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21、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哲理】比喻时间十分宝贵。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至理名言。
22、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唐·虞世南 《蝉》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哲理】品格高洁的人,凭借的是自身的德行,而不是借助其它外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