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岁到40岁,一个青年会变成中年。
这二十年里,不少朋友会从象牙塔到社会。
从念书到工作,升迁 or 转行or 创业。
从一无所有到买房买车,背上房贷车贷。
从单身到恋爱-结婚-生子。
而保险,
其实也会跟随这些变化,而变化。
第一层:社保
社会人第一步,是搞懂社保。
1、一定要有五险一金,
好点的单位会给六险二金。
2、一定要问清楚社保待遇,别踩坑。
比如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不同险种,缴纳比例是多少。
3、尽量不要断缴。
哪怕换工作的空档,
也考虑用灵活就业补一下。
第二层:商保(人身保障)
主要是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
已婚或有负债,可再增加个定期寿险。
1、意外险
保障意外导致的医疗费和身故伤残。
常见的意外事故包括:猫爪狗咬、跌倒损伤、鱼刺卡喉咙、异物砸伤、车祸事故、爆炸中毒、烫伤烧伤等(写到这发现我中招过好多次意外)。
1年期意外,性价比高,保额可以到 100 万,但只要几百块一年,实用不贵。会包括意外身故/伤残赔付+意外医疗报销(覆盖社保外)。
意外险选择,主要看这几个因素:
1、地区:某些地区受限,意外医疗保障不了。
2、职业:不同职业风险不同,尤其5-6类职业限制较多。
3、收入:某些高保额产品有收入要求,如需年收入 10 万以上。
4、风控:不少公司会通过大数据监控,触及风控要换产品。
5、健康:有些产品会有健告,还需认真对待。
2、医疗险
主要是在社保医保的基础上,增加医疗费用的报销,如社保外的医疗费用。
根据身体健康、就医选择和预算多少来选择,从高到低为:中高端医疗>百万医疗>防癌医疗>普惠医疗。
医疗险的选择比较多,主要看这几点:
1、身体状况:有无生病、体检、住院、手术等记录?
2、就医选择:是去公立医院普通部,还是去私立医院或公立特需国际部?
3、报销范围:是防范大病,还是小病住院,或甚至门诊也想要报销?
4、预算:打算每年花多少钱来保障医疗?
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选择。
a. 如身体健康,重点看其他 3 个条件。
b.如公立普通部+怕大病,就看百万医疗。
c.如私立医院+小病门诊也要报销,那就看中高端医疗。
Tips:
中高端医疗可报销私立医院 or公立医院国际特需部,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贵。
举个例子,30 岁,百万医疗300+,中端医疗1000+。
但不管是就医体验、医疗资源、报销范围还是赔付比例,中高端医疗都会好很多。
3、重疾险
万一大病,伤心伤财。口停手停,原先的收入中断不说,生活开支不会减少。
医疗险可以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但剩下的医疗费、照护费、调理费、生活费、房贷车贷还要继续。重疾险的作用,就是用来转移这部分的经济损失。
重疾险的选择,重点看这三点:
1、身体:身体健康可选范围就多,异常多可选就少。
2、保额:大病治疗和恢复周期长,一般保额为5年的收入,以补偿经济损失。
3、预算:决定了重疾险具体保障的内容,如保障时长、赔付条件等。
Tips:
病种并不是数量越多越好,90种不一定比 120种差。关键看是否包含常见的高发疾病。
a. 如果预算有限,
可考虑定期、单次赔付or 多次分组赔付。
b. 如果预算足够,
可选择终身、多次不分组赔付。
4、定期寿险
责任很简单:身故或全残,可赔付一笔钱给家人。
如果你有伴侣要担心,有子女要抚养,或有老人要照顾,有房贷车贷,可考虑配置。
第三层:商保(财务保障)
赚钱,攒钱,有钱。
1、养老金
这笔钱就是,
现在的自己,提前为老去的自己攒的。
越年轻越划算,
可以拉长时间,每年一小笔积少成多。
如果刚工作不久,手里的钱有限,
可以每周 500 块,也可以每月2000块。
如果已经工作有些年限,开始考虑养老。
可以每年 2 万块,也可以一次性 50 万。
丰俭由人,
全看老去的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2、增额寿等储蓄险
这笔钱就是,
攒起来,给不确定的未来用。
具体产品,都是为你服务的工具。
关键在于两点:
1、你有多少闲置资金,或打算攒多少钱?
2、你攒这笔钱,未来打算怎么用?
然后我们再去看如何规划会更好。
如果你没时间理财或风险偏好较低,
如果你就是想逼自己一把强制储蓄,
如果你被房市股市折磨得闹心又费钱,
想建立一个安全的底层资产基座。
都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