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投资方法论里,主题投资的三要素是“市场风格相匹配+有连续催化+筹码结构好”,这三个要素分别是从市场-行业-公司的维度来分析的。
市场风格如果不匹配,则主题投资的胜率偏低;没有连续的催化,则主题投资的持续度和空间不强;筹码结构不够好,大概率要么是追高了,要么拉上去两天就被砸盘。
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否则,很多时候,宁可不做,也不要去给别人接盘,因为主题投资本来就是一件“先信卖给后信”的事情。
主题投资阶段,最舒服的就是买在涨潮卖在退潮,不要等到兑现了,再去考虑。
主题投资的方法论,自然是离不开A股的底层逻辑。这张图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了,A股充沛的流动性往往使之在主题投资的阶段也会形成既快又好的涨幅,比较典型的就是23年上半年的AI,三个月时间就有了十倍股。
所以很多人往往会对某些早期的概念竟能造就如此夸张的涨幅感到惊诧不已。这显然既不属于成长股投资的范畴,也不能归为价值投资的类别。然而,若将其置于主题投资的领域之中,便显得极为合理,毕竟这当中充分考量了 A 股的流动性这一关键因素。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A 股市场的流动性并非始终保持稳定。在过去的一些时期,流动性相对充裕,资金的涌入使得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早期概念也能迅速崛起,引发股价的大幅上扬。
而从社会层面分析,投资者的心态和市场的整体氛围也会对这种现象产生影响。当市场普遍对某个早期概念充满期待和热情时,资金便会蜂拥而至,进一步推动其涨幅。